作为父母,自然希望孩子以后能出人头地,展翅高飞,但往往真正面对孩子要离自己而去的现实时,又满是不舍。日前,河南郑州一位男子因为女儿交了外地男朋友,跳楼自杀。网友们在震惊痛惜的同时纷纷热议。有网友觉得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家所在的地方,才是最踏实的地方;也有网友认为父母就该支持孩子往高处走,孩子成功的喜悦才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觉得,孩子长大成人远走高飞,父母该怎么办?当孩子长大成人,父母如何面对分离?

  读者金点子

  让孩子展翅高飞

  □黄国顺(田阳)

  自古好事两难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爱孩子,就该让孩子展翅高飞,孩子成功的喜悦才是父母最大的安慰,因此我支持孩子往高处走,面对孩子长大成人远走高飞的现实,不遗憾,不心痛,不犹豫。

  有个人在一篇文章上讲述得十分好,为了不给儿子以后在事业上有遗憾,在儿子发展的问题上,他们夫妻俩沟通好,绝不给儿子设置障碍,尽力为儿子提供更大的舞台,任其展翅高飞,自由发展,他们说孩子不仅仅属于他们,更属于社会,不要浪费自身资源,就是父母对儿子的最大要求。为了以后不给儿子增添精神负担,他们加强身体锻炼,要让晚年没病没灾,身体健康,他们说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他们的想法难道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埋骨何须桑梓地? □岑笃良(右江区)

  孩子为了事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响应祖国的号召,大多是要离开父母,离开故地的。鸿鹄要在蓝天上飞翔,巨鱼要在碧海里遨游,燕雀偏居屋宇飞不高,金鱼固守池里游不远。孩子志向高远,作为父母,应该支持,父母不应该成为孩子飞翔的桎梏。孩子成才了,他们生活好了,父母才能够开心。如果孩子不成才,生活不好,即使他留在父母身边,大家生活都不会好。我看到有些小孩,到了三四十岁,还做不出什么事情来,甚至连吃喝还向父母要钱。这样的家庭,表面上看好像是美满,实际是幸福不起来的。所以,作为父母不要总把孩子捆绑在自己身边。那孩子远离父母以后,父母怎么办呢?父母可以守护好后方,在家里过好自己的生活。如果孩子已经成家立业,或者自己老了,可以去跟孩子一起住,帮他们带带孩子,做做家务。这样就能够做到孩子的事业和家庭的团聚两不误了。

  孩子长大成人远走高飞,父母应支持 □黄专华(德保)

  我国历来有“养儿防老”的旧观念,现如今,不把晚年的幸福寄托在子女身上,是现代父母需要确立的新观念。作为父母,应该知道,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是市场人力资源配置的必然要求。“养儿防老”观念之变,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年轻人“远游”的心理负担,有助于为社会释放更多人口红利。再说,现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兜底功能已逐步完善,相关机构在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方面已有了进一步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父母,“养儿防老”观念应逐步淡化,眼光应放宽放远一点,对长大成人的孩子远走高飞,要积极地给予支持。

  爱他,就放开手 □陆瑞华(靖西)

  时间过得很快,从出生到牙牙学语再到伶牙俐齿;从蹒跚漫步再到健步如飞,转眼间我就快中学毕业了。我曾想过,如果以后有幸能去外地求学,是否愿意“背井离乡”远离父母几年呢?父母是否赞同和鼓励呢?我觉得,如果真有此机会,父母那边应该是挺纠结的。首先,做父母的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往后有所作为,但自己一天比一天衰老,这时是多么希望儿女能在身旁陪伴。要是有机会,我还是愿意出去闯一闯。男儿志在四方嘛。而离开之前我会安抚好家人。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和通讯都很方便,也大大拉近了我们与父母间的距离。著名哲学家周国平曾说过,“我总是有这个感觉,孩子投胎到你家来了,这是你的荣幸,但是他不属于你,他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确实,人们常说,学会放手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当然,如果条件足够,谁不想留在父母身边呢?

  孩子事业成功,才是父母最大的安慰

  □陈学文(右江区)

  俗话说仔大仔世界。孩子长大了就让他独立生活,闯荡世界。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这是人生恒古不变的规律。父母多年含辛茹苦才将孩子抚养成人,孩子要远走高飞时,这亲情的离别自然牵动父母的心,百感交集:既高兴孩子终于长大成人,又依恋不舍孩子离开自己,还担心孩子离开父母的呵护后,对许多事情不适应。这是人之常情,天下父母心。孩子同样对父母依恋不舍,毕竟父母有多年的养育之恩。孩子远离父母走向社会时,父母应为孩子高兴加油,鼓励孩子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报效祖国。父母自己也应放宽身心,不必过于伤感,牵肠挂肚。要懂得孩子经过多年的学校教育,会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可以放心。且当今社会繁荣安定,科学,交通等十分发达。父母、孩子随时可以通过电话、微信、手机视频等多种方式联系;还可以乘动车、飞机等多种交通工具相互探望。毕竟孩子事业成功的喜悦,才是父母最大的安慰。

  父母在,不远行 □罗国威(右江区)

  古人说“父母在,不远行”,长期以来,我们这些“80后”的孩子是在父母精心呵护下长大的,怀揣着家人的殷切希望来到城市中打拼,希望能过上和父辈们不一样的生活,希望我们的后代能在我们的庇护下快乐成长。但是我们到而立之年,父母也进入了老年,想要一家人团聚的方法无非两个:要么父母来我们所工作的城市,要么我们回家。更多的人选择了前者,但是大多数父母都过不惯背井离乡的生活——即使我们能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现在的社会,一切以金钱为衡量标准,但在疾病和衰老面前,金钱显得是那么的软弱无力,我们不禁要思考,我们究竟是为什么活着,城市中的我们,为了一沓沓人民币耗尽心力,美其名曰“奋斗”,但是现在我才发现,我们除了比在家乡多了那点钱,我们还拥有什么?我们努力工作为的是什么,不是要回报生我养我的父母吗?但是他们承受孤单和思念的时候,我们却在千里之外。其实,在父母身边,没什么不好。

  下期话题

  拒缴物业费等行为将被纳入“个人征信”,能起到约束作用吗?

  近日召开的北京市控烟协会“控烟报告”发布会透露:违法吸烟行为将有望纳入信用档案,联合惩戒。同时,处罚信息将纳入信用信息档案,实现信用信息共享,达到联合惩戒的目的 。

  而不久前,新的《福建物业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也提出,要将小区拒缴物业费的业主,纳入个人征信系统。有人认为,通过个人征信体系的规范作用不断约束人们的各种不良行为是一种进步,但也有人认为,现在哪些行为该纳入信用档案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人无完人,鸡毛蒜皮的事情都纳入信用档案真的好吗?读者朋友,你认为,名目繁多的信用体系能起到约束的作用吗?

  本版投稿邮箱:bsjrht@163.com